【文化訪】李伯伯街頭書法復修計劃,傳承貼地如街坊的「李漢港楷」
字體見於日常,微細卻又無處不在。一筆一劃,背後承載著城市的歷史與文化。將見於舊式招牌的街頭書法數碼化,也是作為復修計劃發起人的李健明,保留和傳承「李漢港楷」的方法,並將這種熟口熟面得像街坊的字體,以實用和可持續發展的形式流傳下去。
〈訪問文章於今年四月完成,另外,李漢港楷眾籌計劃亦將於4/9 8am正式結束,欲了解詳情,可瀏覽:https://bit.ly/leehonHK〉
●猶如街坊般貼地而熟悉
兩代均從事小型廣告設計的李健明,2016 年發起「李伯伯街頭書法復修計劃」,將街頭書法家李漢留給其父的繁體楷書,透過數碼化製成「李漢港楷」字體,取其「你看港街」的諧音。「其實廿多年來一直想做這件事,但礙於設備及個人電腦技術不佳而作罷。後來我在圖像處理方面有了些經驗,加上台灣 justfont 幫我處理字體編碼問題,便開始了字體計劃。」
現時已完成約八千字的字體製作,下一步就是靜候適合的社會氣氛,推出這個眾籌計劃。談到造字過程裡的困難,李健明說李漢留低的書法字,其實只有三千多個楷書,所以當中有超過一半的字,是靠後期電腦數碼化「砌」出來,可謂粒粒字皆辛苦。「最難的是字太多,卻為了想風格統一,全由我一人完成,這是最佳卻又最痛苦的方法。在這兩年間,我需要不停校對字體,查看有甚麼常用字遺漏,例如之前就發現少了石硤尾的『硤』字。」
這種「李漢港楷」的字體,對普羅大眾其實也不陌生,走在街頭張望四周的招牌,隨時都可以發現它的足跡。「李伯所寫的招牌,由金舖,食肆,醫生都有。在八十年代電視劇裡面,連色情招牌也見過。現時李漢字招牌多數集中在九龍區,多為比較平民化的區域,例如新蒲崗,九龍城,深水埗等。」然而,隨著舊有招牌買少見少,「李漢港楷」在坊間的滄海遺珠,就連李健明本人也說,只能靠個人經驗和日常觀察尋找。
比起傳承自大師級書法家的字體,例如曾是香港最常用的中文字型「北魏體」,「李漢港楷」的行氣和勁度或稍有不及,不過它那種「熟口熟面」的感覺,李健明認為反而是吸引之處。「記得最初做訪問時,被問到這種字體有何特色。從字的造型來說,它的筆劃比較顯眼,『勾』得也很生動,而這種貼地而熟悉的感覺,我會覺得就像『叫你用一百字形容自己老竇』的感覺,像個熟口熟面的街坊。」